过去十年,即使站在未来任何一个时间点回头看,都称得上是中国风险投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缩影。
VC(风险投资)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从快速成长到井喷式爆发,在巅峰时期的2015年,多家基金管理人在新三板相继完成了资产证券化,顺利融到了不少钱;股权融到的钱是极其稀缺的,因为它没有时间的约束。不过从2018年起,这个行业开始急转直下,伴随的是从业人员的不断净流出以及三方财富的不断爆雷。
我们看到,大量的资金和优质资产都在向少数头部VC机构聚拢,大部分中小基金管理人因为后续募资的问题纷纷转型离场,VC行业进入重新洗牌阶段。
当雪崩到来的时候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。金融投资的本质就是两个核心要素的不断循环,它们分别是资金和资产。
一个完整的风险投资闭环包含四个环节:募、投、管、退;其中,募资和退出涉及到资金,投资研究和投后管理则影响到资产。从进入金融投资领域的第一天起,你辛苦付出的努力都是围绕着资产和资金展开的,资金和资产就像是天平的两端,无论你掌控了哪一端的主动权,都可以一招鲜吃遍天。
如果你能影响一众资金,那么你就有机会看到最优质的资产;同样如果你能够把控一批优质资产,自然会有资金慕名而来。资金和资产任何一端的有效把控,都是你日后职业生涯攀升和延续的谈判筹码,堪称投资界的“续命神药”。但很可惜,许多人直到自己离开VC这个行业还没有明白资金和资产的奥秘,这就是金融界的残酷现实。
正因如此,风险投资的成功注定只属于极少数人。
每个优秀的人,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。那段时光,是付出了很多努力,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。我们把它叫做——扎根。
在今天如果一个基金管理人(GP)无法用一页纸让基金的投资人(LP)找到你的亮点,那么LP大抵也不会有兴趣读完你募资计划书的剩余部分。
如果说今天哪个行业创业最难,风险投资无疑首当其冲。
一方面,这个领域合规性越来越高,持牌难度变得越来越大,而且全国投资属性的新企业注册通道已全面关闭。另一方面,VC(风险投资)的商业模式与初始资金高度相关。募资是这个行业面临的最大考验。
对于那些在VC领域创业的团队来说,第一支基金的募资显得尤为艰难。
VC的商业模式与其它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:它不是为投资人提供一种看得见的产品或者服务,而是要让它的投资人相信一件事:未来我可以帮助你们赚钱;而LP决定出资与否,只能依赖基金管理人过往的部分业绩和行为,这对LP的决策是一项巨大的挑战,LP的很多决策是依赖想象和信仰来完成的。
幸好绝大多数人进入风险投资这个领域,都是迈过募资这个环节而直接进入投资环节。市场化的激烈竞争已经帮新人过滤掉了尾部的基金管理人,因而在今天这个市场上还能够不断招人的GP(基金管理人),一定是有持续募资能力的。
曾经有人开玩笑说,过去是FA帮助投资人过滤项目,现在是FA帮助项目过滤投资人,因为很多基金真的没钱了。
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进入风险投资这个领域,是从募资开始的;这是他过往连续扎根多年的结果,如今时机成熟开始人脉变现了。创而优则募,募而优则投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一种趋势。所以站在今天的角度看,能够有幸从事风险投资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。
因为社会上的大部分人是没有机会进行风险投资的;作为创始人,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信任积累是募集不到足够的资金进行投资;作为打工者,如果你没有足够优秀,很难找到一个匹配的风险投资岗位。
回顾过往,每一个风险投资人都曾有过一段扎根的时光。在这段时光里,他们忙碌而充实;扎根的时光少则二、三年,多则七、八年。但并不是每个扎根的投资人都能迎来属于自己的独角兽,这其中的差别一部分来自于机遇,一部分来自于认知。
扎根的时长一旦超过每个人承受的临界点,大部分投资人都会面临两种选择:要么主动转型,要么被动淘汰。
现实总是残酷的。
据说在一级股权市场上,业余的投资人在传颂独角兽,专业的投资人在接近独角兽,顶级的投资人在参与独角兽。
在过去的八年时间里,每当投资人聚会的时候总有人会说:XX项目,当年我看过,可惜无情地抛弃了。XX项目创始人很熟,曾经融资的时候还找过我们。
说起这些话的时候,从言语中能感受到他们的一些遗憾,也能读出某种小优越,意思是这些NB的项目,想当年俺也接触过。
曾经一度我也这样跟别人交流,直到有一天我发现:那些年主动错过项目所带来的现金回报,远超过已投资的所有项目成本之和时,开始反思自己曾经的思考方式是否是完全错误的。
你曾接触过无数顶级项目,或主动或被动放弃,但这对于你投到下一个顶级项目没有任何帮助,更不会成为你的一个谈资。
唯一能证明你是顶级投资人的标准只有一个:投出了优秀的项目,并且成功退出;除此之外,都是自high。也正是从那一刻起,我明白:有些量变的累计是永远无法带来质变的。
同样,聊过项目和投资过项目是截然不同的。试想下面两种情形:一种情形:你曾经聊过几个项目,哪怕后来这些项目都成功了,但当初你并没有投资。另外一种情形:你只投资了上面其中的一个项目,最后成功了。
两种情况的结局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有时我们感觉错过一个项目是毫厘之间的差距,但其实是天地之间的差异。
用现在时髦的话讲,对于第一种情形你只做了件OKR的工作;对于第二种情形你是完成了一件KPI的事情——这才是本质的差别。
当一个项目摆在投资人面前,投资人看到运营数据和估值通常会说的一句话是:你们再跑跑,现在的体量对我们来说还太小;委婉拒绝背后的潜台词是:当前的估值与业绩不匹配,但很少有投资人对项目未来的成长持续跟踪。
一年之后当这个项目再次摆在眼前时,基本会遇到以下两种情况:1、如果项目数据没起来,投资人会说我当时就觉得做不起来,你看我说对了吧;2、如果项目运行的数据达到之前的预测甚至出现超预期时,随之而来的是估值再次报复性上涨;
这时投资人又会迟疑说,估值这么贵了,明年还会保持增长吗?
所以一旦错过一个企业,大概率就是错过了。就像对大多数男生来说,如果第一眼看到一个女生没什么好感,那么随着时间的增长,他的好感大抵也不会增加,人性使然。能追回曾经Miss项目的投资人不多,因为这不符合人性;但仍有少数优秀投资人还是可以做到。
所以,优秀的投资人就是要做反人性的事情。一个顶级投资人与一般投资人的差别在于:他们找到了一个大势并坚信一件美好的事情最终会发生,这种信念是认知带来的。
但多数投资人误认为:好的投资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即将会发生。
长短期预期的错配,使得他们对于优秀的项目犹豫不决,而对于“看上去很美好”的项目又抱有一丝侥幸。其实在任何轮次的投资决策前,都有无数的数据和模型甚至是外部的噪音来支撑或否定你的决策。
真正影响你say yes的原因只有一个:你相信这个事情最终会发生!而且你坚信如果趋势发生,最有可能率先跑出来的就是你投资的团队。
每一个成长起来的独角兽都伴随着一个杰出的商业模式,杰出的商业模式通俗地讲就是一门好生意。
好生意跟普通生意的最大区别在于:普通生意赚钱就可以,好生意一定要赚大钱,而且速度越快越好。
那么如何去分辨一门好生意呢?一